什么是早期教育
早期教育是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。这是人生的启蒙教育,具有奠基的意义。0—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,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,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,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,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。早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以儿童早期发展理论为基础的。教育者不仅应考虑客观的教育要求,而且十分重视儿童的成熟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。
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。在不同的年龄阶段,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,如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、动作训练、语言发生训练和亲子交往为主;周岁至3岁儿童除上述训练外,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,连贯性动作与活动,语言、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。
中国有句谚语,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”,强调的是小时候的发展决定着终生的成就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对美国120名最有成就名人进行五年的调查研究,结论是:早教是成功的关键因素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:“小孩3岁前所吸收获得的知识,相当于大人拼命学习60年”。
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:
新生儿——约390克——成人的1/3左右
9个月——约660克——成人的1/2左右
3岁左右——约1100克——成人的2/3左右
7岁——2800克——成人的9/10(非常接近成人1400克)
早期教育的对象
早期教育是对0——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、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、有助于身体、情感、智力、人格、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。
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
1、爱的教育
孩子心理正常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?是爱的阳光普照和爱的雨露滋润。父母亲属可以通过注视、微笑、拥抱、抚摸、亲昵等形式,将爱的信息传达给孩子,使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别人对他的无私的爱。同时,还要创造欢愉的家庭气氛。家庭成员间亲密和谐,互敬互爱,就会使孩子感受到一种温馨和愉悦。只有在爱的环境下,孩子才对周围有信任感和安全感。
2、丰富的感官刺激
动物园里的飞禽走兽,郊外的花草树木,街上的熙熙攘攘,儿童连环画,电视中丰富的色彩,动听的音乐等,都是对孩子的大脑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有好处的感官信息刺激。应多带孩子到处看看,听听,摸摸,让他们熟悉、感知周围的事物,开阔视野,增长见识。
3、发展语言能力
从教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等开始,逐渐教周围事物的名称,自己的手、头、脚等。稍大点,可教童谣、儿歌、诗词,跟他们讲故事。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听、说,多采取对话的形式,帮助发展语言能力。
4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
比如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;在饮食方面,不吃零食,不偏食、挑食;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,比如自己吃饭,自己穿衣等;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;还应培养学习做事专心的习惯。
5、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
当幼儿两三岁后,个体意识开始萌芽,开始区别自我和他人。他在与他人的交往中,在与伙伴的游戏中,来比较别人,认识自己。通过伙伴间的相互帮助,学会理解、尊重、理解和同情,产生社会意识。因此,孩子应放在群体中生活,鼓励他与同伴交往。还要教育孩子懂礼貌,懂得关心他人,有勇气和毅力等。
基本训练
1、视觉训练——灵活性、追视物体的能力
2、听觉训练——寻找声源
3、触觉训练——抚触皮肤、按摩、游泳
4、动作训练——大运动、精细动作、手眼协调能力
5、语言训练——说话、逗笑、儿歌等
6、社交训练——户外、活动、集体游戏
早期教育的前提
以儿童为中心——教育,首先是人学。不了解孩子,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,他的思维、兴趣、爱好、才能、禀赋、倾向,就谈不上教育。
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
0岁起步原则 玩学统一原则
生活课堂原则 积极暗示原则
兴趣第一原则 家园并重原则
早期教育的六大形式
良好的环境濡染 丰富的生活游戏
亲情的榜样影响 有趣的学习活动
伙伴的自由交往 积极的心理暗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