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水墨子君 于 2016-5-9 07:59 编辑
许嘉鸿 阳都六友书画家之一 山东沂南人
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山水画创作室主任 临沂市画院特聘画师 河南省华侨画院特聘画家 厦门市海峡画院特聘画家 国画作品二十余次在国家、省、市展览中获奖;入编50余部大型书画集及技法典集,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展览;2009年在临沂市展览馆举办个人画展,2011年在山东省图书馆举办个人画展;出版有《许嘉鸿画集》、《许嘉鸿山水画卷》等。
碰撞与冥观 ——许嘉鸿画作解读 文/冯春明 许嘉鸿先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山水画家,走进他的画,在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一种独具生命感染力的人文精神的同时,能让一度过于浮躁的身心从喧嚣中归于宁静。 正在走近许嘉鸿先生的我,是怀着一颗忐忑之心的。因为当我第一次目睹先生的山水画时,就被他画中源于潜意识的人性魅力深深震撼了。在许嘉鸿先生的山水画中,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正是以人为对象的,在他的视野里山水是有血肉,有灵魂的活着的生命,他因而以一种超越时间的通灵“浑万象以冥观,兀同体于自然”,揭示人与自然的神秘关系。他的《品雪图》,雪后的山原被皑皑白雪环绕,河面与蓝色的天空交相辉映,画中“气象萧疏,烟林清旷”的色调,深藏着画家“宁静致远、不事喧嚣”的品格及画家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的价值思考和本体追问,给人一种寒冷中不失温馨的亲切感。 许嘉鸿是一位不事张扬、性格内向的人。与许先生交谈中,得知他的童年曾经有一段身陷孤独的经历,但那孤独不仅没有压垮他,反而激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烈渴望。
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,童年的许嘉鸿随教书的父母下放在一个偏远的村庄,成为村里的“单门独户”,当满怀希望的他背起书包走进村里的小学后,又因父亲所谓的“家庭成份问题”被取消了读书的资格,严酷的现实告诉他——自己已经被孤立于村庄之外了。然而,这孤独并没有将其封闭起来,在人生成长的关键节点上,一位好心人利用个人关系把他介绍到邻村的学校,让他得以继续读书,他因而心存感激、心怀感恩。也许,正是这心灵一隅的孤独和点滴的温暖,滋生出了由生命力与阻力激烈碰撞出的心灵艺术。因而,就从那时起这孤独的灵魂便开始了一次次大自然中的旅行,他在不断的寻找着,寻找着美抑或是心灵的更终极的关怀。 童年曲折的生活经历,让许嘉鸿的性格趋于内向,可喜的是这种直觉内向型人格恰恰成就了他的艺术,他的这种纯艺术家气质使他更接近和理解自然。由于他“将自然看成与人具有同等地位的有生命有思想的实体”,他的画作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自然和人的灵魂相契合的诗化境界。 长期以来,许嘉鸿把身心沉浸在大自然之中,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,他认为:大自然带给人的并不是感官刺激,而是大自然之美带给人的母亲般的抚慰。沂蒙山水纯朴自然,但也不缺少灵动与风韵。在他的眼里,沂蒙山水如同母亲的身体——有灵气、有生命且蕴含着诗意。他曾写道,“山径曲折时有无,霜风咧咧秋果熟。千回百转人不累,觅得幽境入画
图(《写生》)。那种沉醉于自然的惬意溢于言表。
许嘉鸿的创作灵感源于对大自然的玄妙体察,在他的眼里大自然令人心恬意适,深不可测。他喜欢独处于山水间的“凝视”……溟濛中的他会被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,去领悟山水的造化与神奇。他认为,只有在寂静中凝视,才能身处自然之中,从而与自然两忘,使灵魂得以站立。 许嘉鸿先生的国画创作,饱蘸着对生活和生命热爱的激情。他的山水画可谓“画出了自然山川之气势、之神韵、之灵魂与生机”。作画时常常坠入自然梦幻之中的他,从传统技法出发,结合实景真情和对自然的切身观察体验,用传统的国画程式语言与清新活泼、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相辉映,达到了古朴雄健,博大壮美的意境。他的《山唱清远》《风轻云暖》《山幽生云》等画作,以对“内美”的理解和对“浑厚华滋”这一审美目标的追求,以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,裁物象于胸臆,让自己耿直、磊落的性格与天然、朴实、凝重、灵气的山水融为一体。
人与自然的交融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灵魂交融,交融的过程既是一种灵魂的对接,更是一种灵魂的碰撞,这种碰撞如同反应碰撞的“电负性交换”,当原子物理学太阳风中的正电子通过彗星周围的气层时,被捕获并发出强大的X射线,从而发生质的跳跃。许嘉鸿的新作《2012》《壬辰》《爱》,以人与自然、东方与西方文化为对象和背景的对接和碰撞,催生出了震撼心灵的画卷。这种以中国传统笔墨为核素与极具张力的西方色彩相融合的形式,使东西方色彩在交融中升华,让人与自然在碰撞中合一,进而呈现出一幕幕生机盎然,逸趣丛生的画面。 许嘉鸿先生以生命为基点,多角度、全方位切入自然的创作轨迹,闪烁着意境宏阔、意蕴悠远的美的律动,它让人读到的是画家精神世界里的人与自然的生命诠释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