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,那一缕艾香 端午是一个充满诗意和仪式感的节日,艾叶芬芳,山野河滩,田畔地角,艾蒿展开软绒绒绿而泛白的叶片,清风拂过,翩翩起舞,飘来一缕缕清香。 端午门前挂艾蒿,源于一个感人的民间传说。传说“燕王扫北”时,民间传他为人凶狠,杀人不眨眼。战乱年代,人们纷纷逃南,在逃难的人群中,燕王看见一个农家妇女,升背包裹,怀抱一个五六岁的大男孩,手拉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仓皇奔逃,燕王截住农妇问缘由,农妇回答说:“大孩是大伯家的*一后人,小男孩是自家的;大伯一家遇难,临死前吧大孩托付给我,大孩思量大伯家就断了后,我还可以再生,兵荒马乱,万一出了事,我需舍小保大,才能对得住大伯一家。”燕王听后,感慨良久,对这位乡间农妇的品德十分敬仰。于是对农妇说:“你爱大伯的孩子胜过爱自己的孩子,我爱天下的百姓,只要有爱心,怎会遇到坏人呀?”燕王见路旁长满了艾草,便伸手拔了两棵。递到农妇的手里说:“门上插艾蒿,百姓避遭殃。”妇人回家照燕王的话做了,并把这个消息传给乡邻,一夜之间,千家万户的门旁都插上了艾蒿。第二天,正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,燕王在这一带也打了大胜仗。人们也避免了灾难,端午节插艾,这个风俗就流传了下来。 门檐上插艾蒿据说可以驱邪逐疫,艾蒿全草入药,有去湿、散寒、止血、消炎、平喘、止咳、安胎、抗过敏的作用。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,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,在门前挂艾草,一来用于避邪,二来用于赶走蚊蝇、灭菌消毒,预防疾病,民间有谚语:“菖蒲驱恶迎喜气,艾叶辟邪报平安。”之说。 “日暖桑麻光似泼,风来蒿艾气如薰。”故人的诗句里可以看出,艾蒿生长的气势,艾蒿野生的非常多,也很容易栽种,在野外刨来几棵,随便栽在泥土里,当年便长成一片,娘非常喜欢艾蒿,在家乡的西山上,她开垦了一片桃园,在桃园的边上就栽种了几棵艾蒿,几年的光景长成了一大片,非典病流行的年月,娘把艾蒿采回家来,煮了药汤让我们洗手洗脸,熏蒸屋内屋外,夜晚把晒干的艾蒿点燃了,驱逐蚊蝇,净化空气,是娘的疼爱让我们在非典的日子里,笑对困境,积极迎战非典。 当艾蒿长到一尺多高的时候,娘就采一部分来,拧成火绳,在夏天的夜晚在屋檐下点燃了,浓郁的香味儿,赶走了蚊蝇,度过一个个暑天。 在南沂蒙家里只要有新生儿出生,要在大门口上挂红子,红色代表喜庆吉利,红子的每个角上,都要钉上铜钱。男孩要在上面挂弓箭、蒜和艾草,祝愿男孩长大后能文能武,要是女孩则会挂上大蒜、筷子、缝衣针,也挂艾草,表示女孩长大后能精打细算过日子。“艾”的音同“爱”的音一样,新生儿一来到世上就得到了爱的祝福,一缕艾蒿中间包了红纸,带着祝福带着希望,在艾的香味儿里,小孩子健康成长,驱病辟邪,无灾无害。 在南沂蒙,人老了去世后,艾蒿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,在送别老人最后的路上,老人的儿子、外甥、女婿等亲人,会给老人行路祭,叩拜前,先奠酒,传香,传艾蒿,一束艾蒿中间用黄裱纸包裹着。 传艾蒿?我有段时间里,在思考传艾蒿的意义,后来释然了,人的一生不管富贵与贫贱,走的时候都会有点仪式感,在世间万物中,南沂蒙人选择了艾,选择了“爱”! 艾蒿在人的一生中,始终散发着清香,从新生儿的出生,到生命的尽头,离不开艾蒿。 在家乡端午节除了吃粽子,挂艾蒿,小孩还佩戴香囊和五彩线,也是辟邪驱瘟之意,香囊内填满艾叶,清香四溢,用五彩线结成绳扣,小巧玲珑,可爱的很,小孩脖子上还系挂五彩绳,取拴住长久之意,现在的香囊,也成了少男少女们表达爱意的象征,端午到了,还没有收到香囊的少男少女们,要考虑一下了,孤单了,别怪我没提醒。 在咱做小孩的时候,这些都享受到了,早晨家里的门边挂上了艾蒿,就知道端午节到了,到奶奶家,奶奶会给我缝制一个布偶,里面填满艾叶,布偶的眉目,用锅底灰划上的,图一时新鲜,大约玩过一两天也就杀味儿了,在几个兄弟姊妹中,奶奶唯独疼爱我,当年她戴着老花镜在低矮的过道里给我缝制布偶,我在一边焦急的等待的旧时光,至今还清析地在记忆里珍藏着,可惜,奶奶在九十多岁的高龄去世,而我在遥远的鲁西北打工,听到消息时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了,我有时会想,奶奶在去世前会不会想,到死没见到这个孙子,是不是白疼了呢? 我们总是拥有的太多,回馈的太少,只愿时光不等人,子欲养时亲不待,年少时只知道勇往前走,风沙吹不尽满脸的尘土,当繁华落尽,蓦然回首,那一点一滴深深地情意,已遥远在身后,与父辈一起相行的人生旅途就此结束,他们无情的到站,而我在世间继续前行,去陪自己儿孙的旅程,陪一站,再一站……生命的延续和对爱的执著,在一遍遍轮回。 浅夏如烟,暑气初升,端午又到了,忙碌的日子里,随没机会去龙舟竞赛,别去管年华似水,岁月如何转辗,也要抽空去品一品粽叶飘香,那浓浓的相思,采一缕艾蒿,去嗅一嗅那熟悉的味道,让端午的一缕艾香,飘拂我心底,落在人生的必经路口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