沂南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停止注册
搜索
查看: 2686|回复: 0

[乒乓球] 乒乓球技术:浅析反手拉球中的顶肘与抬肘

[复制链接]
     
发表于 2014-8-29 19:1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- 中国天津来自: 中国天津
7 g+ c- n0 D% x: p5 z; c/ t

8 {6 F9 v; H' g1 j7 h5 Q* x
. z7 b% G  k2 ]7 j2 J
- I% N: @2 q; ]& c/ P4 f) E: |. Q% H7 Z! k) U- T5 I7 m

8 @0 m# A: F$ Q) U! G5 y* f: Q
: x. X0 b1 t' _6 r" ]
    顶肘与抬肘,是一对纠缠不清的概念。常听教练批评小队员说:你拉球时抬肘了,快放下来,抬肘了还怎么发力?但波尔、格林卡在其教学片中,又明确地指出,反手拉球时要注意顶肘。这样看来,顶肘是一个帮助发力的正确动作;而抬肘是一个阻碍发力的错误动作。仅从字面意思看两者非常相似,那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?

& h+ t2 Z1 }6 y; B

我们先来看顶肘:

    因为反手拉球有两种不同的发力方式:一种是转腰式(以格林卡为代表),一种是“收腹-挺出”式(以马龙为代表),我们分开来看。

格林卡式顶肘:

/ K; O7 z; ?: l8 n2 n4 l+ G+ g

马龙式顶肘:


6 p6 [+ E! x( X4 B! m4 ^1 U. `& J9 b2 V9 R/ p" m

    我们看到,两者的区别在于身体的转动幅度,格林卡转腰更往左,而马龙则是收腹含胸;但就顶肘的动作而言,都是相同的,大臂往前方放出,小臂后收,将肘向前顶出,肘尖指向前方(指向来球方向)。

    不如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,看看如何做到顶肘。

    第一步、小臂与地面保持水平,贴住腹部,注意胳膊肘要夹紧(胳膊肘紧挨身体)。


7 @4 q' I! t* g  p

    第二步、保持胳膊肘夹紧,大臂沿一直线往前抬起。

8 k5 v7 D8 |/ F( Z1 h

    第三步、小臂往后收回,使肘向前顶出,肘尖指向前方。

: b# C* T0 u. `  L' M4 s1 J

- }, |9 J' P" \4 y( Q0 \/ r. m

    保持上一步的姿势,如果在此基础上向左沉肩转腰,就成为格林卡式顶肘:

: N, N& h7 Z# n( N! l

    如果不怎么转腰,而是向后收腹提背,就成为马龙式顶肘:8 q5 w$ d, o* t4 {9 M

4 I6 B: p0 t2 S. N2 A8 P(与马龙作比对)


9 `# ]2 {: `6 Y8 F5 U; W


* W8 [! X5 V1 I4 K- M

(与唐建军博士作比对)


. ~  [$ p8 m0 j7 f6 ^4 Q

/ P, |2 K* V/ M6 }! K

8 N6 k; @! a9 @$ b6 g. I. x# |

    上面是顶肘,那什么是抬肘呢,不如我们也来做一遍好了。先回到基本准备姿势。


- Y" q0 F/ l) v7 U, q7 u

    胳膊肘向右抬起(胳膊肘远离身体)。


. c' I8 K9 @% D+ |# v" }9 ~6 `# e5 \% F

    大臂沿一直线往前抬。

" f2 E* X/ N7 Y6 p8 S& G

    这就是“抬肘”,示例中幅度做得夸张了一些,但基本意思能表到就行了。下面这张是顶肘与抬肘的对比图:


* Y& `. K& J  e0 j0 p. {, ]5 ^6 w; L: d2 Y

    抬肘的错误示范,得委屈一下施拉格先生来当我们的模特了。尽管不是所有时候都会有这种现象,但细看之下老施的反手确实常常会出现抬肘过高的问题:

: {/ t( ?2 ]! J1 w) d0 Z7 |% q

    好了,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顶肘与抬肘外观上有什么不同,但还不知道为什么抬肘阻碍发力,顶肘却能帮助发力的原理,下面就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吧。

    我们在这里做一个由表及里的推理:

    首先,我们知道顶肘和抬肘的区别在于胳膊肘是否向外翻起。继续往深处想,胳膊肘是否外翻会影响什么呢?

    如果胳膊肘夹紧,靠近身体,肘尖能正对前方,与来球方向基本呈一条直线;而胳膊肘外翻,远离身体,肘尖指向斜前方,与发力方向错开。
- C$ H6 P% e& v

    想到这一步,很接近了,再加把劲。无论我们是转腰式发力,还是收腹挺出式发力,身体的最终合力方向都是指向来球方向的。肘尖方向与击球方向相同时,可以起到叠加发力的作用;如果肘尖方向与身体发力的方向错开,反而会分散发力。

推理结束,答案如下:

    顶肘时胳膊肘靠近身体,肘尖指向前方,与最终发力方向呈一条直线,可以顺畅地利用身体展出(转体)的合力,起到叠加作用,形成蹬地->展体(转体)->大臂引领->小臂快甩的合力过程;

    而抬肘时,肘尖外拐,与最终发力方向错开,分散了身体的合力,而且肘部远离身体,使身体的合力不易传到拍子上。光说文字太单调,还是以动画来解说吧。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格林卡的反手拉球:

5 L* T  G/ @6 e: ?( q

" P* I3 r% j! R3 y

    这是非常关键的,很多人在反手拉球时,只有小臂快甩的动作,却往往忽略了身体蹬转(或蹬地前展)及大臂向前挥动领拍的过程,白白浪费掉了这两个非常有力的发力点,因此威力也大打折扣。
3 U% [0 n+ n6 }( Y  u9 e
这就是顶肘的作用:
3 ?% R1 F' T2 A* e0 w# u    由于肘部向前顶,肘尖与身体发力方向呈一直线,能更好地利用蹬转的力量,大臂向前挥动领起整个动作,小臂也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力空间。

    同样的,马龙式反手拉球也呈现出相同的特点:向后收腹,沉肩拔背,在身体前展的时候形成顶肘,并且身体带大臂,大臂领动小臂向前方快甩。

    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马龙式拉球大臂的领动虽然格林卡式那么明显,但细细体味,马龙也是先用大臂前向挥动,形成顶肘再领起整个拉球动作的,结合前后整个发力动作来看,大臂的领动作用就更加清晰明了。

    唐博士示范马龙式反手拉球时如何利用身体的合力:


: k* w* d7 z, B4 L- ?
/ I$ R1 I: x" Y) P2 e; N" x

    注:由于唐博士这里示范的是加转起下旋,因此身体向前上方顶得比较夸张,拉前冲时不会前顶那么明显,参考马龙的动作,但两者基本的发力原理是相通的。

    但由于肘部远离身体且肘尖指向斜侧方,导致身体与肘部发力无法呈一条直线,大臂也无法前领,使得身体带动大臂、大臂引小臂的动作无法流畅地实施。

    在中近台时,抬肘所带来的缺点被老施用快速凶狠的反手小臂快拉所掩盖,但在退台后,其缺点就暴露了出来,反手拉球威力明显减弱且发力不易稳定。


  y# Z) X8 w' A  w4 o! ^) a) z- g0 N0 \

    最后从侧面角度补充两张动画,可能能更好地演示顶肘后反手发力的一些环节,就此结束此文章。

    顶肘后,身体向前方展出,同时带动大臂顺着肘尖方向往前方送:

' f& O( \9 [2 N) ~4 v. H2 q: Z

- V* J( f1 q& \6 j

    在此基础上,小臂以肘为支点,划半圆加速往右前方快速磨擦球体。


" D9 D  N; s8 p+ n# s3 Z) S9 A# q8 b7 a5 t! B

    所以整个过程是:收腹沉肩顶肘 -> 蹬地 -> 身体前顶(或往侧前方转动) -> 大臂前送 -> 小臂以肘为轴快磨。好了,关于顶肘与抬肘的浅析就到这吧,小猫才疏学浅,分析肯定有不到之处,一家之言,仅供参考,希望朋友们多多提出批评意见。


2 f/ U$ I2 v9 R6 @
$ X9 w" P5 c4 `* Z
  _6 A1 P- j2 b5 @
2 Z- f& W9 ?0 t! S4 {. E& P
* W3 s+ Z  ~6 Z1 n# O: N9 [- W

* x( j) c- g2 v8 [  u5 U# {; Z' L, r# n! u, w! _2 |, y

$ U3 O. e( T/ c) h/ Y
% h* }. o9 f% m" M* K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停止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违法违规信息举报:邮箱:4100674@qq.com|沂南论坛

GMT+8, 2025-2-20 20:12 , Processed in 0.077003 second(s), 17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