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故事《挡不住的发财路》
挡不住的发财路当年在林家湾,我们于家是有名的富户。当家的正是我的爷爷于德水。他这人忠厚老实,乐善好施,很受乡亲们的尊崇。但是,爷爷也不是烂好人,他因此就得罪了一个小人。
这人就是镇上的林五来。林五来在县里念过几年西学,会拽一些洋文,就觉得林家湾装不下他了,非要到天津去闯闯。可他家不太富裕,拿不出这么多路费,他就找爷爷来借钱。爷爷摇了摇头说:“我家也没现钱。”
林五来一听这话,就拉下脸来了:“你家没现钱?蒙鬼呢!德水叔,你别看不起我。等我将来发达了,哼哼!”他后半句话没说出来,可任谁都能听出来。我爷爷冷着脸说:“将来的事,将来再说吧。我眼下没现钱。”
林五来气哼哼地说:“那咱就骑驴看账本——走着瞧!”他知道我爷爷不懂洋文,就没再拽。
等到林五来走了,我奶奶就有些不解地问我爷爷,怎么就不能给他几个钱呢。多少给几个,也省得得罪人呀。我爷爷说,林五来那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的主,不会有啥出息,到了天津,也就是开开洋荤,干不出啥好事儿来。把钱给他,纯粹就是打水漂。咱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,凭啥给他白扔去!奶奶忧心忡忡地说:“古话说得好,宁可得罪君子,也不能得罪小人。林五来眼神儿阴狠,看来不会善罢甘休。还是防着点儿吧。”
我爷爷说:“他一只小虾米,还能掀起多大的风浪!”
还真应了奶奶那句话:宁可得罪君子,也不能得罪小人。林五来是个典型的小人。他怀恨在心,就想着报复。说来也巧,他没去成天津,就带着家里给的几个钱,到附近的县去游山玩水。这天,他来到清河县时,恰好遇到了一个被寺庙赶出来的和尚智明。智明坐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唉声叹气。林五来也恰巧走到这里,累了,坐在石头上歇息。见智明叹气,他就问是怎么回事。智明说寺里丢了几块大洋,恰好他化缘来了几块大洋,还没来得及交上,这就被冤枉了。现下他不知该到哪里去,故而叹气。林五来眼珠儿一转,坏心眼儿就来了,说他们县里人都信佛,但却没有寺庙,正好建一座。智明就能在那里当住持了。智明说,建座寺庙,何其之难啊。林五来说道:“你只要肯去,剩下的事就不用你管了。”
智明就跟着林五来来到县上,转了两天,最后选中了于家的一片地做寺址。智明上门来说,于德水的头摇得像拨浪鼓:“那是我家最好的地,哪能白白送给你!”智明说:“建座寺庙,宣扬佛法,普度众生,也是你的功德,不好吗?我会在寺里给你竖块功德碑,人们会世世代代记得你!”于德水说:“修桥铺路的善事我肯做,要拿出这么大一块地来,我舍不得。”对他这个农民来说,地是他的命根呀。
智明找到林五来,说于德水不肯。这似乎在林五来的预料之中。他说道:“看我的本事吧。”
林五来找到县长,问他想不想发财。县长说想啊。林五来说,现在就有个发财的路子,看你走不走了。县长忙着问他是什么路子。林五来就说,县里以建寺庙为由,低价买下于家的地,后面半截盖寺庙,前面半截盖商号。寺庙香火旺盛,商家必然抢着来租商号,你不就有钱赚了嘛。县长一拍大腿说:“这个主意妙!”
县政府出面买于德水家的地,说是要建寺庙。于德水就是个平头百姓,哪敢跟官府对着干呀,那可真是不想活了。他只好把百十亩地低价卖给了县政府。县政府召集工匠,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。
不到一年,寺庙就建好了,智明当了住持。寺前的两侧,也建好了商号,早早就被商人们租下了。寺庙开光后,善男信女们蜂拥而至,一时热闹无比。
县长狠赚了一笔,也给了林五来不少好处。林五来那个得意呀,下巴都要扬到天上去了。他也有心要气气于德水,就大喇喇地来到于家。正好,于德水在家呢。林五来讥讽地说:“德水叔,你家的地卖亏了吧?”于德水说:“亏了。”林五来得意地说:“当年你要是给我几个钱,我去了天津,就不会发生今天的事儿啦。德水叔,你还是算差了。”于德水说:“这么说来,我还得谢谢大侄子呢。”林五来笑:“德水叔,你用不着装洋相啦。悔就悔了,还硬撑着干啥?”于德水说:“我真是要谢谢你,让我把死钱变成了活钱。现下天下不太平,说不准哪天不稳当了,就得跑,地跑不了,钱能带走啊。”
林五来直撇嘴。于德水这是给自己脸上贴窝头片呢,冒充脸有金光啊。他要走,却见一个长工跑进来,乐呵呵地说道:“东家,都卖了!我看呀,咱还得多进料,多做些!”于德水说:“不急。现在料贵,过些日子降了价,咱再多进。”林五来一惊,问他做了什么,于德水却微笑不语。
第二天,林五来天不亮就躲到了于家门外,在一个暗角儿藏着。直等到日上三竿时,才见于家的几个长工赶着马车出来,车上居然装着半车香。林五来过去问道:“这些香是哪来的?”一个长工答道:“东家教我们做的。”林五来大吃一惊:“你们东家,啥时候学会做香了?”长工说,打从开始建寺庙,于德水就出去学做香了,学会了手艺,回来就教长工们,又置办材料,先期做了,等到寺庙开光,他们就去卖了,可赚了不少呢。
林五来险些气晕过去。他这时候才知道,于德水踩着他的肩膀,蔫不津地发着财呢!他恨得牙根痒痒,可这话又不能明说出来,只能想着再找机会报这个仇了。
林五来留心看着,很快就看出了门道。于德水做香,要用榆树皮。林五来眼珠儿一转,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。
原来,于家在村外,有一大片榆树地,有几百亩。当初,那是一片低洼地,每到夏天都会积水,种不得田,一直荒芜着。于家平整了地,种了榆树,几十年下来,榆树都有一抱来粗了。这些榆树都已成材,要是卖出去,肯定能大赚一笔,只是于家现在日子宽裕,用不着,才没有卖树。我把树给你毁了,看你不心疼死。
林五来坏心眼儿太多。当天晚上,他就跑到于家的榆树地边,割下了两棵榆树的树皮,又把自家的一棵榆树皮给割了。
第二天一早,于德水就一路嚷着一路来到林五来家门口,后面跟着好多看热闹的乡亲。林五来推开门,不耐烦地问道:“德水叔,你这吵吵闹闹的,啥事啊?”于德水说:“别装糊涂了,你割了我家的榆树皮!”
林五来不干了,拉下脸来说:“德水叔,饭不能乱吃,话也不能乱说。你咋就断定我割了你家的榆树皮?”于德水冲着地上一指:“你自己看!你拖着榆树皮回来,地上都拖出印来了,我是寻着印才找到你家的,你还能赖?”于德水一把扒拉开林五林,进到院里,看到墙边堆着一堆榆树皮,问道:“印在,树皮也在,你还有啥话好说?”
林五来说:“那个印说明不了啥,更证明不了啥。昨天我出去捡柴,捡到了一根大叔枝,扛不动,就拖回来了。德水叔,你看——”林五来冲墙根一指。那里却是空空如也。于德水问:“树枝在哪?”林五来说:“做饭烧了呀!”他狡黠地笑起来。
于德水被噎得直翻白眼。他看着那堆树皮,说道:“树皮都在,你还有啥话说?”林五来指了指他家的一棵被剥了皮的榆树,说道:“我剥了我家的榆树皮,准备晒干了,卖给你家呢。你家做香,要收许多榆树皮不是?”于德水说不出话,愣了一会儿,转身就走。林五来站到门口,大声喊道:“德水叔,你家的榆树林,现今可是个聚宝盆,你得看好了呀。我不会偷,有人会去的!”
于德水气得身子直抖。
夜里,林五来又故技重施,到于家的榆树林里偷割了两棵榆树皮,回家后再割家里的一棵。接下来的几天,于家的榆树林就被人给惦记上了,每到夜里都有被割的。恰好于德水又外出了,于家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,乡亲们更疯了,大白天的都跑去割。没过半个月,榆树皮都被割光了,整个榆树林都白森森的,看着都吓人。林五来心里那个乐呀。
又过了几天,于德水回来了,领回了一位木材店老板。木材店老板一看到那些被剥光了皮的榆树,脸上乐开了花:“树皮都割掉了,省了我许多事。兄弟,你想的周到,我也不能亏了你,在咱们商量的价钱上,我再给你加一成。”于德水说:“说定了就是说定了,不能变啊。”
木材店老板雇来木匠,把树都伐了,装车运走。据说,木材店老板给于家的大洋,是用大车拉回来的。林五来听了,险些气死。他这才知道,他费尽心力,又帮着于家干了一场活儿。于德水早就设好了套,只等他来钻呢。
过了几天,林五来割回的那些榆树皮晒干了,搬到于德水家门口,要卖给于家。于家的长工过了秤,按价收下,给了他铜板。林五来拿到铜板,乐了,一把敲打着铜板,一边吆喝:“德水叔,德水叔——”
于德水从屋里出来,问他:“五来,啥事?”
林五来说:“我想给你说个稀奇,你听不听?”
于德水说:“我这会儿正闲着没事儿,就听你说说吧。”
林五来得意地说:“人家拿了你家的东西,又卖回到你家,绕着圈子赚你家的钱,你说稀奇不稀奇?”
于德水笑了:“五来,你也不傻,咋就算不过这笔账来?虽说是我家的树,但割树皮要雇人,人工费是多少?比收你的干树皮贵多啦!你帮我割了树皮,还晒干了送过来,省了我多少人工费?你还带着全村的乡亲帮我割,我就更是感激不尽啦。过些日子就是庙会了,得用多少香啊,我得好好赚一笔啦。坊里正忙着,我就不陪你说闲话啦。”
林五来愣在那,半天没回过神来。等他想明白了,才知道他干这一件缺德事,却帮于德水省了两项钱!他这才明白,他的脑子,比于德水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。从这以后,他就老实了,再也没动过坏心思,倒也安安稳稳地过了下来。
原载《民间传奇故事》2022年1期
脑门灵光,才能做买卖,心眼正当,才能赚大钱 靠歪门邪道,只能一时得逞,成不了大气候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