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门长夏畈游记
鄂南民居明珠——石门长夏畈游记青山连绵,碧水回还,遥远的古道上,南来北往的商队徐徐而过,马铃敲出一路清脆的铃声,近了,穿过峡谷关口矗立的巨石门,长夏畈古驿站就在眼前,西风咧咧吹响酒旗招子,富商巨贾,小商小贩门在此经商买卖,熙熙攘攘的吆喝声充满小小的长夏畈……我们站在古村落长夏畈的街头,穿过历史的烟云,去想象长夏畈以前的样子,繁华不再,空留痕迹处处,满眼沧桑。长夏畈位于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,地处通山、咸宁、崇阳三县交界之处,出南林桥镇东北行十七、八里,是一处藏在深山里的古村落。远远望去,处处青山似玉簪,环绕绿水青罗带,山脚下,一条玉带似的小河环抱中着古老的长夏畈古街,成片的明清古民居,处处透着沧桑与高贵,白墙黛瓦、雕梁画栋,高大的马头墙,历经漫长岁月的沉淀,掩映不住着当年的繁华。长夏畈原名石门街,明崇祯年间,为夏氏家族集居地,始更名为长夏畈,石门古驿兴盛于清代 清道光年间为鼎盛时期,晚清时期走向衰败。据说这原本是一块沙洲,夏家先人,看到这里的“风水”好,就在这里置业,现在的街道就是以前的河道,夏家将河水改道而成。早先,绕村而流的溪水是从现今的石板街经过的,村里有一位大庄主在外面有大片广阔的良田,进出村庄马车行走不便,欲修马道,但受到村里人的阻挠。他心生一计,将油菜籽炒熟后磨细,装在两边袋角钻了洞的长布袋里,放在马背上跑马。油菜粉分两边撒成一条线,引来无数蚂蚁爬在上面。庄主说:“这是天助我们要修这条路。”于是,众人放弃成见,改水修道,修成了一条长达六百米的石板路,当年长夏畈先人的一个善意的谎言,成就了长夏畈几百年的繁华。 走在古村落里,沿着一条三米多宽的东西方向石板路前行,两旁参差排列古老的商铺。长夏畈建筑群就是自东向西,依山傍水建设,街道的脉络格局清晰通透。据说其总的建筑面积有三万余平米之多,商铺多为临街配置的“前店中坊后宅上客栈”商铺住宅,就像现在的沿街房。高墙、大门,建筑风格相似,却没有一家完全相似,形式各样的镶嵌在墙里的拴马石,氤氲在墙角的苔藓,从门前的抱鼓石、柱脚石以及很具地方特色的石板柜面,石柱上的石狮子,飞檐上的神兽,栏杆上的雕花,都可以细想出,从前这里应有的繁华,中药铺、饭馆酒馆、杂货铺、当铺等一家家次第排列开来,买卖兴隆,人声鼎沸。长夏畈是往来于湘鄂赣的茶马客商驿站,盛时每日客商量达二、三千人,人称“深山小汉口”,疲惫的商旅,来此小憩,洗去一路上的风尘,再去未完的征途。在繁荣的商业贸易中,长夏畈许多人家都积累了丰厚的资本,从而有能力构筑了气势宏伟的长夏畈古建筑群,山通水富,富甲一方聚金汇银的长夏畈,也重教学、重家训,清代中叶,长夏畈培养出了大量的读书做官的人,有数不清的贡生、太学生、奉直大夫、武略骑尉、议叙六品官、谏议大夫等,这是长夏畈家族的荣耀,漫步石门古村落,可在宗祠或祖屋门前见到很多的竖旗杆石,如今曾高耸的旗杆早已不在,留下的这些旗杆石见证了这一方曾经的辉煌,激励后人积极进取,建功立业和造福乡邻的作用。 石门古驿目前保存大量历史文物,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,是不可多得的建筑宝藏,木刻对联、商铺招牌、画轴、砖茶以及木刻家训等,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,被长夏畈完美的保存了下来。长夏畈的人们这里继续繁衍生息,古朴与温厚的长夏畈等待着你来,桃源并不遥远,来此品味久远的古韵和恬静山水,让心灵和疲惫的身体,都在长夏畈的怀抱里得到舒缓和净化……历史的长河里,长夏畈抓住了时代的机遇,创造了辉煌一时的繁华,长夏畈的一砖一瓦都经历着岁月的洗涤,时至今日,长夏畈又走上了时代的快车道,丰富的自然风光,加上独特的古民居资源,加重开发深厚的文化底蕴,衍生众多文化分支,需传承,更要创新,打造民居旅游观光,与时代窗口对接,再创辉煌不会是梦!
页:
[1]